行业动态

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二十载唱出文化自信

时间:2018-09-24   点击:

在第15届中国-东盟博览会、中国-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召开期间,第20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“大地飞歌·2018”晚会倾情唱响。

这场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、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精心创排的晚会,是南宁民歌节第20次与观众见面。南宁民歌节走过的20年历程,正是南宁市由一座南国边城走向国际化都市,越来越为“世界知道”的缩影。

以民歌与世界相约

广西素有“歌海”的美称。每逢节日,群众都会自发举办歌圩节,各地人山人海,歌声此起彼伏,竞相上演一场场民歌盛宴。

在淳厚的民歌沃土上,1999年,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应运而生。每年秋天,五洲四海的宾朋好友相聚南宁,同台献技、倾心交流,将南宁打造成“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”。

2002年起,南宁民歌节创新“政府办节、公司经营、社会参与”运营模式,除开幕晚会外,相继举办“东南亚风情夜”“绿城歌台”“八桂狂欢游”等系列活动,提升了民歌节的影响力。

2004年,随着中国-东盟博览会的举办,南宁民歌节着力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,吸引了中国、东盟乃至世界各国艺术力量的参与。南宁民歌节实现了由地方性节庆向国际文化节庆的华丽转身,跻身国内知名国际性民歌艺术节。

20年来,南宁因民歌被传唱,民歌因南宁得以弘扬。“民歌节的举办,使南宁增加了一张文化名片,提升了南宁的知名度,也推动了广西优秀歌唱和创作人才的涌现。”南宁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坚说,历经20年的发展,南宁民歌节以民歌为基色的国际视野愈发开阔,不仅突破了艺术节庆同质化的瓶颈,创造出独属南宁的城市特色品牌,还将发展民歌的新风吹向世界。

探寻民歌的源流

千百年来,辛勤善良的八桂儿女在田间地头以歌会友、增进交流,创作出一首首经久不衰的经典民歌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传统民歌也面临着受众减少的挑战。

20年来,我国绝大多数经典民歌一一亮相南宁民歌节舞台,经过歌手的创新演绎,老歌唱出新味道,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。“今年的晚会依然在传承经典中创新,其中瑶族歌舞《绣嫁衣》、云南民歌《小河淌水》等,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。”晚会执行导演康庄说。

“开发新民歌,不忘老民歌”是南宁民歌节不变的宗旨。通过南宁民歌节,一批濒临失传的民族艺术瑰宝得以传承:那坡黑衣壮山歌、马山三声部民歌、龙州天琴、平果嘹歌、融水芦笙舞、南丹白裤瑶铜鼓等,纷纷在民歌节舞台上绽放光彩。

20年来,国内外词曲名家会聚南宁,创作了100多首将浓郁乡土气息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新民歌,并以民歌新唱的方式使老歌重新释放活力,推出了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风貌的民歌手。

“在寻求民歌和流行歌的契合点、传统民俗和现代生活的交汇方面,南宁民歌节做出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,对于民歌的流传和发展功不可没。”曾多次参与组织民歌节的国家一级导演、南宁市艺术剧院董事长李紫君说。

同唱友谊歌

国之交在于民相亲,民相亲在于心相通。当南宁民歌节遇上东博会,一对好搭档从此“声影不离”。南宁与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共筑音乐桥,同唱民族文化友谊歌,南宁民歌节的民族性、国际性、现代性和艺术性得到更充分展现。

20年来,意大利船歌《桑塔露琪亚》、越南民歌《难忘的黑马》、俄罗斯的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等经典民歌,让人们感受到世界各地民歌的魅力。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交流,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在歌声中找到了共同的语言。

“连就连,我俩结交定百年……”2016年民歌节,一首改编自刘三姐经典民歌的《藤缠树》,被中国歌手王良和越南歌手杜氏清花重新演绎。今年民歌节上,杜氏清花携中国经典民歌《小河淌水》再次登台。“中国民歌文化博大精深,一辈子都学不完。”杜氏清花表示,希望能为两国文化交流多作些贡献。

中外民歌联袂演出,已成为南宁民歌节的一大亮点。广西艺术学院原生态合唱团与维也纳国家民族歌剧院合唱团献唱的《对歌》,广西尼达妮合唱团与捷克布拉格之春合唱团演绎的《猜调》,广西歌手方妮与迈克学摇滚合作演唱的《山歌好比春江水》等等,时唱时新,久久流传。

“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增进了南宁和世界的交流,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,增强了文化自信,让世界知道南宁,让南宁走向世界。”南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冯力说,南宁市宣传文化系统将自觉承担起兴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务,进一步发掘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。南宁包车